小编:来源 |若《公司研究院》财经10月17日上午,“知乎的陨落”毫无预兆地冲上微博热搜,成为当天很多人热议的话题。
来源 |如财务公司《公司研究所》10月17日上午,“知乎崩盘”毫无征兆地冲上微博热搜,成为很多人当天打开手机时的“小惊喜”。此次故障影响覆盖全平台,网页端和移动端均“瘫痪”。用户点击问题后,要么页面卡在加载圈界面,无法得到答案;或者直接空白页,连主要内容框架都看不到。更困难的是,有的账户触发异常注销,必须反复输入密码才能再次登录,才几乎可以进行操作。这突如其来的失败浪潮,让没有久违感觉的知乎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。 01“钓鱼工具”崩了,网友反应太真实了面对“集体互联”,网友的反应堪称“巨大的现实世界场景”。有些人一开始就怀疑自己,认为是网络出了问题。有些人误以为自己的手机欠费了,赶紧充值,却发现问题并不真实。更多“铁杆”用户直接将问题归咎于手机,并多次重启设备。直到上了微博热搜,他们才恍然大悟:“不是我的问题,是知乎崩了!”最令人担忧的是一群“钓鱼党”,他们堪称此次失败的“最大受害者”。有学生抱怨:“我正在上课,万一死机了我该看啥?”一名工人明确表示:“这严重影响了我钓鱼的能力,我很喜欢看。”有的人无奈调侃:“摔了一上午,都没有鱼可钓,你拿什么补偿?”别人都着急了,反复刷新,忍不住了却抱怨道:“为什么还没修好?”更有趣的是,一些长时间未登录的用户重新下载了知乎。 App,亲眼目睹“知乎坠落”盛况。也有人问:“现在还有很多人用知乎吗?”直到上午10点,知乎客服才缓缓回复:“系统存在bug,工程师正在立即修复,建议下午再尝试登录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不是知乎今年第一次倒下——7月23日和8月15日平台上都曾出现过类似故障。02年主要核心业务全线下跌,首席技术官刚刚辞职。事实上,这次服务器故障发生在知乎发展的微妙时刻。凤凰财经《公司研究院》审视其近期业绩时发现,知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首先是性能。在第一个小时2025 年上半年,知乎发布了一份令人担忧的信用卡报告。财报显示,公司总营收14.47亿元,同比大幅下降。 23.7%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三大主营业务板块的普遍萎缩。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付费会员业务首次出现下滑,收入同比下降7.1%。月订阅会员数从1470万下降至1370万,付费用户流失100万。更令人担忧的是营销服务收入,同比下降37.8%至4.2亿元。这不仅是知乎主动优化低利润服务的结果,也反映出平台整体流量的疲软。被寄予厚望的职业培训业务也表现不佳,营收大跌43.87%至15.7亿,官方解释为“因战略优化调整”。回顾过去,衰落知乎的收入早已是一个标志。 2022年,虽然仍保持两位数的营收增长,但增速开始放缓。进入2023年,增速进一步下滑至个位数。到2024年,公司将首次出现全年收入负增长。今年上半年的持续下滑只是这一趋势的延续,尽管跌幅收窄。其次是收入状况。与营收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知乎按照美国的净利润实现了6237.2万元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,但仔细观察收入来源就会发现,其严重依赖成本大幅削减。数据显示,公司总营业费用同比下降30.9%,其中销售费用6.47亿元,同比下降27.72%;研究开发费用2.88亿元,同比下降29.29%;行政管理费用1.08亿元,同比下降47.61%,均大幅减少。尽管这种“规模利润”策略在短期内改善了财务报表,但其长期可持续性值得怀疑。当成本压缩达到极限而收入无法回升时,盈利能力可能无法保证。更深层的担忧是,过度压缩成本可能会损害公司的长期竞争力。特别是研发投入的减少不仅会影响产品创新,还可能影响平台的技术稳定性。这不禁让人怀疑“知乎崩盘”事件是否是技术不足、投入和积累问题的一个缩影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公司战略重组、财务业绩承压的背景下,知乎的高管团队尤其是核心技术也发生了重要变化。 2025年9月30日,首席技术高管(CTO)孙斌因个人原因辞职,公司并未立即指定继任者。此次人事变动发生在知乎全力押注其AI战略的关键时期,使其变得敏感。技术领导者的不稳定必然会影响战略的协调和执行。在各大平台加速布局AI之际,CTO职位的空缺无疑会给知乎的技术路线带来不确定性。事实上,“知乎崩盘”的热搜事件距离技术核心辞职已经不远了,这让人高兴:老年人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和技术维护的稳定性有变化吗?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受到控制平台的影响?这些问题需要管理层的回答。
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xinlinghai.com//a/keji/1226.html


